云浮融媒记者 梁湛华 通讯员 曾伟明
“以前每次开车经过这里,手心都会冒汗。”在罗定市泗纶镇开了20年货车的李师傅至今还记得,2024年春节前那个雨夜,他驾驶卡车在龙塘岭那个急转弯处差点翻车的惊魂一刻。这个被当地人称为“鬼见愁”的急弯,坡度达到15%,弯道半径不足30米,两侧山体像要压下来一样,每年都要吞噬几起交通事故的人员。
如今,站在焕然一新的龙塘岭路段,沥青路面平整开阔,四车道标线清晰,两侧新栽的火焰木在微风中摇曳。今年8月,这个曾经被列为云浮市4级交通安全督办路段的“夺命坡”,正式摘掉了“危险”的帽子。
“融”字当头:
“尖刀班”背后的总动员
“项目启动时,我们账上只有10来万。”泗纶镇党委主要负责人回忆道。面对较为巨大的资金缺口,该镇领导班子创新采用“四挂四战”机制:一把手挂帅跑部门争取专项资金;分管领导挂表对接企业募捐;挂村领导挂图动员乡村能人捐款;工作专班挂点监督每一分钱的使用,并成立5个工作小组、40余人的专班“尖刀”推进项目落地。最终,这场由镇领导小组牵头统筹资金、人力等各方面资源的总动员,有效解决了“由谁来牵头、资金从哪来、人员从哪来”等问题,成为政企民共建的佳话。
“汇”智合力:
70多条群众意见中的金点子
“我们最初的设计方案被群众否决了3次。”项目工程师小张说。龙塘岭是泗纶镇美丽圩镇出入口,是连接黎少、连州、龙湾等周边多个乡镇的交通枢纽,此处因坡度大、弯道急、两边山体容易滑坡等原因,交通事故频发且易受灾受涝,改造事项数十年来一直悬而未决。
为顺利推进项目实施,一举扫清此处历史遗留问题,该镇先后联系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、罗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、湖南城市学院设计研究院等多个单位,到现场开展实地调研,形成详细规划并出具具体实施方案,同时广泛征集周边住户、商户意见建议,累计收集群众意见70多条,让改造方案获得90%以上的支持率。
“贯”注服务:
400平方米让地的温情故事
在方案公示阶段,有居民提出,“加宽道路是好事,但会把我们店门口的位置占了。”“改造后土地权属是否会改变?”“破开的路面何时能恢复?”……为此,该镇充分发挥转非领导的班子成员、老骨干同志熟悉本地群众、擅长开展群众工作的优势,结合“四个万家”“三直联”等工作机制,以“老带新”的方式组建两个群众动员工作专班,全过程挂点服务项目推进,通过当好施工方与周边群众的“中间人”“调解员”,精准对接逐项抓好群众诉求落实,及时化解群众的顾虑和疑问。
正是这支“银发服务队”,用120多次登门走访,把政策讲成白话,将蓝图说成家事。50户村民自发让地400余平方米,村民沈伯甚至拆了自家围墙:“路宽了,孩子们放学回家也安全了”。
“通”达民心:
1.1公里沥青路的和谐篇章
走进如今的龙塘岭,在省道两侧各往外拓宽了9米,铺设1.1公里的沥青,6米宽的非机动车道与3米人行道如丝带般蜿蜒,1100株火焰木织就的“红色长廊”下,5个口袋公园里传来村民的“闲话家常”。
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人文关怀:精心设计的发光字体灯箱、种植草籽的挡土墙、安装稳固防护网的排水口、清新脱俗的慢行步道和绿化带、特意调暗的太阳能路灯。一个个数据彰显着“为民”的拳拳初心:通行时间缩短15分钟,去往泗纶的游客增加约10%,连续110多天保持零事故。
谁承想,这里曾是年事故10余起的“危险弯道”。“这不仅是条路,更是罗定深入推进‘百千万工程’的生动答卷。”夜幕降临,站在泗纶镇美丽圩镇出入口的特色IP形象龙龙(笼笼)旁,该镇领导指着远处正在建设的产业园说。这条承载着无数过往行人记忆的“民心路”,正接力续写着罗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故事。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"云浮市人民政府"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?